當《保衛黃河》的激昂旋律在報告廳回蕩,當《歌唱祖國》的歌聲與整齊的 "指揮手勢" 交織,一場別開生面的交響樂主題講座,為長春師范大學天津路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打開了高雅藝術之門。2025 年 9 月 5 日,由該校主辦、吉林省融思教學實踐基地承辦的這場公益活動,既是藝術啟蒙,更是文化自信教育課,以美育浸潤童心,讓民族自豪感悄然生長。
中西對照中厚植文化自信
青年指揮家、吉林省非遺浦東派琵琶第八代代表性傳承人程酢培博士的到來,為講座注入獨特文化基因。這位橫跨中西藝術領域的學者,以 "對比" 為鑰匙,為孩子們解鎖藝術背后的文化密碼。
在系統講解交響樂發展脈絡、樂器分類與團隊協作意義的基礎上,程博士特意將西方交響樂團與中國民族樂團置于同一視野。"我們的民族樂隊承載數千年歷史智慧,每件樂器都流淌著民族文化基因。" 他用通俗語言闡釋專業觀點,配合案例對比中西樂器的音色與內涵,讓孩子們在了解交響樂的同時,更清晰認識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。這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浸潤,正是新時代美育工作的生動實踐。當孩子們眼中閃爍對民族樂器的好奇與自豪,文化自信的種子已在心中萌芽。
互動體驗中涵養審美素養
摒棄傳統講座的單向輸出,這場藝術盛宴以 "體驗式教學" 讓美育落地。切換至 "指揮視角" 的程酢培博士,現場示范 2/4 拍、3/4 拍等指揮技巧,用簡潔手勢傳遞音樂密碼。
"哪位同學想試試當小指揮家?" 話音剛落,數十只小手齊刷刷舉起。孩子們略顯羞澀卻眼神堅定,在程博士指導下從僵硬模仿到漸入佳境,當臺下響起掌聲,孩子們臉上綻放自信笑容。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,讓抽象音樂知識變得可觸可感。
尾聲的 "集體指揮" 環節尤為動人。全場師生隨《歌唱祖國》旋律共同揮臂,歌聲與 "指揮手勢" 交織成動人畫面。這一刻,交響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 "高雅藝術",而是連接情感、凝聚力量的紐帶,讓孩子們在參與中感受藝術之美,在共鳴中提升審美素養。
美育浸潤中助力全面發展
這場講座的成功舉辦,是長春師范大學天津路實驗小學落實教育部《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計劃》的具體舉措。校方表示,將持續引入優質藝術資源,讓高雅藝術走進校園、融入課堂,通過豐富多元的美育活動,為學生搭建感知美、欣賞美、創造美的平臺。
當交響樂旋律與民族文化基因相遇,當專業講解與互動體驗碰撞,這場公益講座已超越藝術普及范疇,成為培育文化自信、涵養審美情懷的生動載體。
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今天,這樣的美育實踐正為孩子們的全面發展鋪就道路 —— 讓藝術之美滋養心靈,讓文化自信照亮成長,讓每個孩子在美的浸潤中綻放獨特光彩。